2020年10月11日 星期日

在疫情下面對新舊經濟股的想法

投資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難的原因係因為身邊有好多不同的聲音會同你講應該點做點做,例如某些板塊出現不好的消息,好多聲音都會叫你沽貨離場,又有好些聲音叫你應該買入一些強勢股才對,但係未必每個其他人的講法都同你所想的一樣。有時候聽太多甚至會忘記了自己的目標和策略,更有機會諗下係唔係自己錯,別人想的才是正確。

最近,我都是面對著同一個問題。身邊不少有投資的朋友都會說不要留守舊經濟股了,個市升時這種股票又不會跟升,但大市跌又會跟住一齊跌,重衰過咩都唔買。過去幾個月,新經濟股起飛得好快,加上股市波動,有好些時候都有面對過這個情況。心裡面都有想想是不是要把原來舊經濟股的資金轉買些新經濟股呢?思考了好一些時間,把自己的思量紀錄下來。

1. 對大環境的理解會影響投資想法。先要有自己的看法,才可以訂立策略和方法。
雖然不少 Youtube 上的片段,都有不少的達人說舊經濟不行,又有達人說無限 QE 增加了資產價格的通脹,同時又有達人說經濟停頓失業和破產上升,會令通縮的風險增加。每個說法都有各自的合理性,但那一種有較大機會發生呢?我不知道,但我自己比較相信通貨膨脹還是一直會發生的,所以我認為資產價格也是會一直向上升。只不過重資產(例如租金的上升的速度)應該沒有之前上升得那麼快。

有想法再訂立適合自己的策略(長線,短線),所以投資是很個人的事,因為合適別人的,未必合適你。例如有些人會期待疫情過去之後的經濟復甦,有些人會認識經濟回不去以前了,加上通動性高,轉為投機者短線走幾轉先再看情況,有些人會認為新經濟的時候來臨,舊經濟股會變得一文不值,沒有盈利前景,或者會被慢慢陰乾。其實每個做法都可以的,只要先想想自己對現時和將來的經濟有什麼看法,有一個期望,有一個想法,想想大環境會怎樣轉,才訂下投資策略,再而想想當中的風險。

2. 訂立好策略後在這個時候應該買些什麼來執行呢?收息股?買增長股?新經濟股?舊經濟股?
看看現時自己的組合是否需要換馬來做到自己的策略。我主要用的策略是先專重現金流的投資,所以我看看企業的收入是否穩定地能支持派息。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生意,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未切完全像別人所說的沒有希望了。說到尾還是要自己分析,自己想好投資方向,到最後嬴定輸都對自己有個交代,不會只是聽了別人說了幾句就去買了。要先看看那些企業在疫情下的受益程度是否被高估了,或者是無從判斷的都不應該買,看不懂的不要買,不要怕執輸。因為買了不認識的股票後,其實是不知道風險在那裡,要沽貨時又唔知道要走,要加注又比人慢一步,羊群效應下的投資雖然不難贏少少,但很容易輸很多。

另一方面,對租金收入有影響,但會不會整個商場都沒有人租呢?其實可以看看年報內的租戶種類分析,知道大多租戶也什麼類型(是小型的民企?還是聯所店?銀行?大型零售商店?)也可以自己落去幾個商場走走,開開是不是真的很多吉鋪。即使是短期減租,也不用太擔心,反而可以保持高的出租率,令個商場人流得到保持。這樣的話,等到經濟重啟時,反彈都勁啲,也令我對所持有的企業更加安心。

3. 自己同別人的想法不同時,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因為每個人的投資策略和對風險的看法都不同,要知道自己的投資目標是什麼,一步步去達成就可以了,不用理會別人的說法。有些人會繼續做收租佬,有些人會繼續儲公用股,有些人會轉投新科技股。新經濟股在這個流動性高的環境下,大多不會有大的危機。但它們的盈利穩定性又怎樣呢?盈利增長的預測性又怎麼樣呢?萬一盈利不似預期的話,現在的股價能夠維持嗎?要是短期因素而令股價大幅波動,心理壓力是否能夠承受?自問自己比較喜歡買一些穩定盈利的企業,因為不用估計太多事情,也不會出現大驚和大喜。特別是公用股,地產收租股。感覺上,它們的盈利穩定性都比新經濟來得實在。雖然疫情對對電費收入有影響,不過它們是生活的必須品,始終有一定量的人還是會用的。這樣的悶股不會令我變得十分富有,但同時也不會令膽小的我睡不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