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1日 星期日

在疫情下面對新舊經濟股的想法

投資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難的原因係因為身邊有好多不同的聲音會同你講應該點做點做,例如某些板塊出現不好的消息,好多聲音都會叫你沽貨離場,又有好些聲音叫你應該買入一些強勢股才對,但係未必每個其他人的講法都同你所想的一樣。有時候聽太多甚至會忘記了自己的目標和策略,更有機會諗下係唔係自己錯,別人想的才是正確。

最近,我都是面對著同一個問題。身邊不少有投資的朋友都會說不要留守舊經濟股了,個市升時這種股票又不會跟升,但大市跌又會跟住一齊跌,重衰過咩都唔買。過去幾個月,新經濟股起飛得好快,加上股市波動,有好些時候都有面對過這個情況。心裡面都有想想是不是要把原來舊經濟股的資金轉買些新經濟股呢?思考了好一些時間,把自己的思量紀錄下來。

1. 對大環境的理解會影響投資想法。先要有自己的看法,才可以訂立策略和方法。
雖然不少 Youtube 上的片段,都有不少的達人說舊經濟不行,又有達人說無限 QE 增加了資產價格的通脹,同時又有達人說經濟停頓失業和破產上升,會令通縮的風險增加。每個說法都有各自的合理性,但那一種有較大機會發生呢?我不知道,但我自己比較相信通貨膨脹還是一直會發生的,所以我認為資產價格也是會一直向上升。只不過重資產(例如租金的上升的速度)應該沒有之前上升得那麼快。

有想法再訂立適合自己的策略(長線,短線),所以投資是很個人的事,因為合適別人的,未必合適你。例如有些人會期待疫情過去之後的經濟復甦,有些人會認識經濟回不去以前了,加上通動性高,轉為投機者短線走幾轉先再看情況,有些人會認為新經濟的時候來臨,舊經濟股會變得一文不值,沒有盈利前景,或者會被慢慢陰乾。其實每個做法都可以的,只要先想想自己對現時和將來的經濟有什麼看法,有一個期望,有一個想法,想想大環境會怎樣轉,才訂下投資策略,再而想想當中的風險。

2. 訂立好策略後在這個時候應該買些什麼來執行呢?收息股?買增長股?新經濟股?舊經濟股?
看看現時自己的組合是否需要換馬來做到自己的策略。我主要用的策略是先專重現金流的投資,所以我看看企業的收入是否穩定地能支持派息。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生意,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未切完全像別人所說的沒有希望了。說到尾還是要自己分析,自己想好投資方向,到最後嬴定輸都對自己有個交代,不會只是聽了別人說了幾句就去買了。要先看看那些企業在疫情下的受益程度是否被高估了,或者是無從判斷的都不應該買,看不懂的不要買,不要怕執輸。因為買了不認識的股票後,其實是不知道風險在那裡,要沽貨時又唔知道要走,要加注又比人慢一步,羊群效應下的投資雖然不難贏少少,但很容易輸很多。

另一方面,對租金收入有影響,但會不會整個商場都沒有人租呢?其實可以看看年報內的租戶種類分析,知道大多租戶也什麼類型(是小型的民企?還是聯所店?銀行?大型零售商店?)也可以自己落去幾個商場走走,開開是不是真的很多吉鋪。即使是短期減租,也不用太擔心,反而可以保持高的出租率,令個商場人流得到保持。這樣的話,等到經濟重啟時,反彈都勁啲,也令我對所持有的企業更加安心。

3. 自己同別人的想法不同時,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因為每個人的投資策略和對風險的看法都不同,要知道自己的投資目標是什麼,一步步去達成就可以了,不用理會別人的說法。有些人會繼續做收租佬,有些人會繼續儲公用股,有些人會轉投新科技股。新經濟股在這個流動性高的環境下,大多不會有大的危機。但它們的盈利穩定性又怎樣呢?盈利增長的預測性又怎麼樣呢?萬一盈利不似預期的話,現在的股價能夠維持嗎?要是短期因素而令股價大幅波動,心理壓力是否能夠承受?自問自己比較喜歡買一些穩定盈利的企業,因為不用估計太多事情,也不會出現大驚和大喜。特別是公用股,地產收租股。感覺上,它們的盈利穩定性都比新經濟來得實在。雖然疫情對對電費收入有影響,不過它們是生活的必須品,始終有一定量的人還是會用的。這樣的悶股不會令我變得十分富有,但同時也不會令膽小的我睡不著。

2020年8月23日 星期日

實體 ETF 的風險


一直以來投資上的想法都是 “買實物 ETF 就相當於買入一籃紙的股票,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 但原來實物 ETF 的風險不在於個股,反而是有個流動性的風險。原來 QE 是通過這樣的一個方式救了 ETF。跟大家分享一下一個我幾喜歡的 Youtube Channel,裡面介紹了一個實體 ETF 的風險。內容有點深,我也未能夠完全了解當中有關債券 ETF 的事。但是想帶出一點,所有投資物都有自己的風險。希望這個片段可以幫助到大家知道實物 ETF 的風險。

最近也有個新的恆生科技指數的出世了,想想之後也應該會有相關的 ETF 會面世。到時候你又會唔會買相關的 ETF 呢?

2020年7月11日 星期六

閱讀分享:《給未來準備的財富》-止凡,改變我的投資想法


之前在看鍾記的選股與估值一書時,正正是股市大調整的時候。對著冷冷的數字感覺有點悶,有點不太明白數字背後的意思代表什麼。在書局裡剛好拿起了止凡兄的一本書看看,感覺上在這些時間,應該多看一點財商有關的書籍,比起學習估值來得重要。(事實上是對估值的書還有很多不明白和未看懂找個籍口吧,哈哈。)

好吧,說回對呢一本書的讀後感。它的內容很廣泛,包括了投資的智慧,考量,重有通過作者身邊的朋友和生活圈內所經歷和所聽到的財商小故事,帶出了不少很實在的投資理念。對我最有影響的是以下幾點。

1.投資要認清錢從何來,其實沒有什麼陰謀
我最喜歡的一章是書中的學習練眼。我理解這裡的練眼是想帶出投資要有獨立的思考,而且是去如何實踐 〝別人恐慌我貪婪〞,講就個個都識得講,但去到點樣運用呢?係唔係每次跌市都係別人恐慌我貪婪呢?作者帶出了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找出別人的恐慌是什麼,明白到別人的恐慌只是一些對企業基本面沒有大影響的事,之後才可以在股票錯價時買入後持入,等待大家都清晰回來時,資金重新投入到那些企業時,你手上已經有利潤了。我想這個也就是作者所說〝要認清錢從何來〞的意思。例如之前的油價問題而令到股市有一個很大的調整,股市溶斷了好幾次,連公用股地產股都受到波及,那時的恐慌是什麼造成的呢?老實講,我當時都唔知道,但係油價同疫情會不會影響到經濟專利的壟斷企業呢?即使因為經濟不景,公用事業被暫停加價,這動作又會不會是長遠有影響呢?如果停止加價一兩年,保守估計價值後,股價真的跌至心目中的價位。你會唔會買呢?後來有啲人分析是因為有很多槓桿的戶口被 call margin 而做成的調整,又或者是技術性的沽盤造成等等。其實當時身在三月尾心裡真係有啲亂,要搵出係咩原因,我諗我呢啲小薯仔應該做唔到住,但見到長建跌到心目中的價位,就加注了。我不知道在無限時間之後,我這個決定是對的還是錯的,但在自己的思考中這個決定乎合自己的投資和儲資產的想法。

2.波幅不等於風險,風險是投資者對投資物的不認識所致
以前我也會認為波幅就是風險,特別是在銀行做什麼風險接受程度評估時,它的問題都好似暗示這個意思。但如果波幅就等於風險的話,那些周期性強的股波幅也可以好大,那是不是也很大的風險呢?如果你對某周期股有認識,你應該會在比較低位的時候買入吧。加上,如果認清了投資物的原因,也會在投資物變質時果斷賣出。即是懂得離場。如果對投資物不認識,可能沒能認出投資物變質了,只是誤以為是調整或是短期波動,還未及時離場。這個才是真正的投資風險。筆者帶出了集中風險和分散投資的考慮,如果為了分散風險而投資很多不認識的投資物,其實會變成分散投資同時增加風險。這個點子對我的投資心態有了幾大的改變,就是先認清投資物的回報從何而來?是否有可持續性的盈利?現時大環境下,它能保持盈利呢?

3.估值是藝術多於科學,更沒有什麼叫最準確計算
筆者引用了巴菲特先生的 BMI 比喻,一個人在你面前走過,你便可以說出它是高矮肥瘦,不用替它度高測重計算 BMI 才知道。這個點子對我也是有一定的影響,以前我會很想找出計算估值的方法,很想找出不同人的計算方式有什麼不同,有什麼 assumptions,睇下書,睇下 youtube,看看怎樣調整數字才來得出最準確的計算。(其實我也是在書局中,看到這本書的這一部分,所以買了這本書先看完,而停了看鍾記的選股與估值,哈哈)我明白了估值計算是得出一個大約數,而不用太執著自己計得準唔準,因為最重要的是企業的生意是否可持續?有否增長點?企業的盈利如何?管理層的質素如何?捉錯用神的話反而不太好。我想這也是巴菲特先生會用合理價買好公司而不會用平價買不太好的公司的理由吧。對我來說,就好似我會用心目中的合理買入性能好又合自己需求的電腦,而不會貪平價而買入一部性能差又不能達到自己需求的電腦一樣。

在之後的投資路上,我會繼續以儲資產為目標,但不會太著重去找爆升股。反而會多一點留意手上持會的股票的公司業績和年報先。因為除了一兩支重倉股票外,其他的企業實在不太認識,所以先認真看看手上的持股,減少自己的風險,如果發現手上股票不合適就果斷賣出,先持有現金吧!加上現時很多資金在追某個板塊的股票,但那些股對現時自身的目標不太合適,因為它們所帶給我的現金流比較低。不是你財不入你袋,穩穩陣陣買悶股比較合適現時資產不多的我。到將來有一日,自己的資產多了,有一定的穩定現金流後,才考考自己眼光,找找有故事又有 0.0000001% 機會爆升的股票吧。

2020年7月1日 星期三

月供股票考慮 (Jun 2020)


最近市場上不同股票既價格都有不同的表現,有些有故事的股票,超200倍的市盈率的股價都有出現了。加上各國的貨幣政策都在推高資產價格,我覺得有些股票的估值開始超過合理區了,有點危險。

(以下是小弟亂來的操作,千萬不要跟,賺蝕也與本人無涉,投資也很大風險,股票可升可跌,甚至可引致全數損失資料僅供參考用途,在任何情況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只是小弟作紀錄之用)

1. 暫停月供港交所,港鐵,盈富
這個月的考慮因素在於每支月供的股票是不是在熱炒當中。在不少中概股回歸,市場對港交所的看法都好正面,令到股價不斷上升。好啦,我覺得已經升到貴既程度,所以我會停止月供港交所,先把本身月供的金額儲現金,等待下次機會再買,或者看看其他的投資機會。雖然只係供左港交所兩個月,但都係停一停先。有啲人會話,供供下停左,又話月供股票係平均成本法,唔怕買貴左既?如果你明知貴都供既話,同你望住隻股票52週高或者3年高都照入去有異曲同工之妙。

至於港鐵和盈富,在之前的大跌市中已經加注了,買入後各自佔股票組合的17%,所以先停一停。把資金轉到另一些股票當中,減少集中某一個股出風險情況。

2. 繼續月供長建,銀娛
另一方面繼續供啲海外業務較多的企業,令自己的股票組合不會只是集中在香港,所以會繼續供長建。公用股雖然有政策風險,例如政府對併購既控制,又或者經濟不景氣,令成本不能轉嫁消費者等等,都不要緊,因為這些都比投資其他沒有穩定收入既企業好,加上我著重它的股息帶給我的現金流而不是它在股價上的飛升。同時又可以分散投資到其他地區。

銀娛也是另一支會繼續的,也是自我感覺能把投資分散到不同地區,加上現時經濟不景氣,自由行的旅客人數下降,令大家對一些由旅客帶動的生意不太支持,令估值不會太高估。所以會繼續長期買入直至達到心目中設定的組合比例。雖然賺錢能力不錯,始終賭業的週期性較強,派息也只是特別息,能帶給我的現金流不太穩定,所以自己不會持有太多,反而會耐心等待橫琴的發展。也有點政策風險吧。

3. 整體考慮
至於月供股票的金額,都會保持在每月儲蓄的30-40% ,餘下的會儲起先。等待機會才用,因為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持,股市波動在所難免,因為大家都在為資金找出路,有故事有利好消息的就會升到無朋友,沒有故事的就會被人沽到無朋友,所以在這些時候先留多一點現金在手上「坐一坐先」。

你可能會問,點解又留現金等機會,但同時又要繼續月供股票呢?點解唔停左月供股票,等熊市才買入?其實一邊月供股票,一邊儲現金的操作對我來說就好似「買大細」同時入注兩邊咁,唔會只係賭單邊。因為我唔會去估現時大市見底未,或者會不會再向下走。而月供股票就可以幫我一路買住貨先,如果大市再向下走再跌既,我又可以用現金加注。如果大市之後向上升既,我又唔會後悔自己什麼都沒有做,不會變成自己好似在跌市中咩都無做過而深深不忿。所以一面儲股票,一面儲現金令我在之後的路上有多點選擇。

希望大家在疫情中保持身體健康,在亂局中保持內心的平靜。

#資料僅供參考用途,在任何情況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只是小弟作紀錄之用,千萬不要跟,賺蝕也與本人無涉,投資也很大風險,股票可升可跌,甚至可引致全數損失

2020年6月27日 星期六

與補習學生飯聚有感


今天晚上與之前大學時做 part time 補習的學生飯聚,交流一下近況才知道,原來他是被選中的細路。1997 年出世,沒有畢業禮的一群學生。估唔到自己身邊有個朋友仔真係 1997 年出世 。他也說到這一年畢業的大學生真係很難搵工,不論是因此政治問題還是經濟問題,幸好他手上還有一個 offer 可以在畢業後開始工作,但他好像也對這份工作的性質不太喜歡,但抱著騎牛搵馬的心態也 “做住先”。看著他,感覺到他的心情很差,他覺得自己很黑仔,早一年畢業的話就不會有這種難題了。我在飯聚時也在想想,如果這事發生在我身上,我又會怎樣處理呢?說真的,我也不知道自己會如何處理…我咁廢,有可能自己連 offer 都未必有,也許會繼續讀個 Master 先,一面再搵工吧,或許會什麼工作都申請一下,希望先求個安心吧。

這個情況也令我想一想,現在自己的工作雖然看似穩定,但始終是 project-based,如果公司出現了什麼問題,要開源節流,減省人手,而如果咁好彩自己係被選中的細路,那我又如何面對呢?家裡又有兩老要照顧,要是與女朋友成家了,也要好好照顧她。那時,自己的工作穩定性就會是十分重要了。要是沒有了工作,又沒有被動收入,那麼心情一定十分的憂慮,睡也睡不好。這個也是我為什麼想先用儲蓄買入股票,而沒有考慮買樓的原因。因為這些年都看過不少分享,付了首期買樓後,就是一個長期負債,又擔心工作的穩定性,每月供樓之後所餘下的錢又不太多,儲錢速度大減,又怕自己和家人有什麼病痛,沒有足夠錢支付醫藥費,壓力大到不得了。所以自己感覺上買樓並不是像其他人眼中看的風光。

畢竟我是全家人的主要收入來源,雖然還未與女朋友結婚,但以上的事情只是想一想,心裡都有不少壓力。這也令我想到第自己的第二階段目標是什麼了,就是用股息來支每個月的家用,就是自己努力工作賺錢的原因,都是想改善家人的生活,但不可以因為自己倒下了而令他們的生活有大影響吧。雖然這個目標有點遠,但我覺得一步一步來,慢慢達成應該不太難(子欲孝而親不在的感覺應該更可怕令人更後天吧)先定一個短期的目標,就是一半的家用來自股息,之後才是全份家用來自股息。一方面要儲首期,另一方面要儲股票增加現金流,同時進行的話會令兩件事都變慢了,但也又不可以令自己停下來。

其實出來工作後都有點覺得支付家用的壓力也不少。自己每個月的花費也不到家用的一半,有時候還會有說話聽,說家用要加多點什麼什麼的,好像大家的關係只有錢一樣。不是想怪責誰,我也認為供養父母是作為仔女的必要動作,父母也花了不少心血,精神和金錢在我們身上。如果沒有生我出來,他們的生活可能過得更好更輕鬆,所以一盡孝道也是理所當然的。不過真的有點不敢想像,家用和供樓一起來的時候,自己是不是能夠應付得了。

怎樣才能令自己準備得好一點呢?想不到太多,考慮到的也是增加被人收入和工作上的知識,希望令自己變得獨特,建立自己事業上的護城河,把自己做好吧。特別是在這個經濟不好的時候,作為管理層一定會想著怎樣可以節省開支,開除不必要的人手,這時候,如果你係老闆你會點樣諗?當然係諗一諗成 team 入面最不能整走的是誰,看著 budget 做人吧。

說到這樣的,又想一想平時有沒有好好訓練自己,令自己身上多幾張刀,增加自己的價值呢?

2020年6月20日 星期六

對現時股市資產價格的感覺


之前美股熔斷,又做出左單日最大跌市,港股都不能幸免。在美國推出無限 QE 之後,股市好似好快回升返上黎,雖然經濟活動還沒有完全回復,但係個股的價格,就不停上上落落。這個情況都有不少 blogger, Youtuber, 都有分享過。我自己係沒有買美股的,只有港股,所以我對美股其實沒有資格說什麼,但我對港股這個情況有少少感覺,想紀錄一下。

股票是一間企業的反映,其實股價應該係反映出企業的盈利能力,可以是根據過往的數字評估核心的盈利來源而推算出股票的合理範圍。而現在大環境的經濟比以前的環境差,經營環境比以前艱難。其實要在這種大環境下盈利都沒有什麼影響的企業應該少之有少。在市場上的觀察,可能科網電商或電訊業會獨特一點。不過我對這些科網股電商沒有什麼認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可以在艱難環境中沒有影響盈利能力,甚至有增長。但我的感覺上,開始市場上有一點點泡沫的型成。這感覺是因為我看了一段施永青先生在 YouTube 節目《股壇 C 見》的訪問。

在施先生的訪問中,我也明白股價需要實體經濟發展去支持,因為經濟好才會有消費,企業才有盈利。這個大富翁的遊戲才能運行。如果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持,股市的不確定性會增加,即係大家都在估企業之後的盈利能力能否保持,即是說投資項目的風險增加了。市場對不同的消息都變得敏感,因為大家不同的消息的理解有不同,因而變得十分波動。一時會因為經濟數據變差而大跌,一時因為減息,量化寬鬆而上升。而且資產價格很容易會因為量化寬鬆而再被推高。這就有機會把資產的價格推升或者保持在某個水平,但如果企業的盈利支持不到股價,自己感覺上這樣就有機會型成了泡沫。當然也不一定全部的股都是泡沫的。

在這種波動的市場中,我認為最重要是要保持靜心,避開熱炒中的板塊和個股。也不會把手上提供現金流的股票完全賣掉,反而我會用手上的資金慢慢分注的買入自己認識和喜歡的企業,慢慢滾儲一下能為自己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就是那些即使疫情怎麼樣變,你都要繼續俾錢佢嘅企業,由生活上的花費留意一下,不難發現的。即使不同人都在說這些企業沒有什麼增長力,唔會大升,但我就是喜歡他們在生活上的壟斷性,只不過因為股市整體的情緒令它們調整了不少。同時,我又不會特別加大投資力度,因為股市中的風險不少,加上要增加手上的現金作下一步的人生計劃,所以只會用三份之一的儲蓄作月供,其餘三份之二會儲現金。

最近又有消息指,巴菲特先生又在賣掉部分手上的股票了。會不會是因為貨幣政策令到資產價格出現泡沫而令他有這個動作呢?我不知道,但我會深思一下點解和有什麼原因會令佢賣出手上的股票呢?其實沒有實質的經濟支持,股票即使在一般的正常水平,也會變成貴。而自己還在月供股票,好像在跟巴菲特先生做相反的動作。那麼我是不是應該也賣掉手上股票呢?我想應該不會吧,因為我不是在追求有巴菲特先生的投資成績或者強求自己做到買在最低點。那我會用一個怎樣的心態面對呢?我的想法是用來投資的資金,要在心理上預期它會下跌一半先,想想在這個情況下怎樣才令自己過得最安心,坐貨也坐得安穩。當然每人的答案都不一樣,但大方向都差不多。

1. 千萬不要借錢投資,不做槓桿,只用閑錢作投資
2. 在選股上找歷史長年都財務穩健的企業(企業現金流,負債,速動比率,等等)
3. 不要強求在波動市上為了賺少少的價差,而令自己受不必要的風險
4. 要有坐貨的心態去買,到心目中的價位,買了後就忘記它

這樣令自己有個心理上有個準備,可能有個突然出現的調整,也不會睡不著。

以下是另一段訪問,都令我了解多一些對經濟和資產價格和貨幣政策既關係。


2020年6月14日 星期日

月供股票一週年在投資路上的感想


唔經唔覺,已經月供股票滿一年。想紀錄一下自己的感想。時間過得真係好快。過去呢一年每個月都有 keep 住買貨,買既都係同一個組合既股票,又唔會話不時換唔同既股票。每個月所供既金額太至上都差不多,只會按市況有少少調整。大概係截止日前睇下個市況同市場氣氛係點而有所唔同。

不過預測未來既野多數都係睇錯多,諗住市況好的時候 (恆指點數及高 PE) 供少啲,但係到入貨日又會無啦啦跌一跌市(貿易戰壞消息)。而諗住市況不太好時供多啲,無啦啦又有個利好消息(道指升,又話傾得唔錯)又會升一野,想入多少少平貨就變相入多左貴野。我諗你睇到呢到都知道我既投資成績唔多好。

這一年都是這樣過的,基本上都係估錯哂。但好彩的是自己只是用了一部份的儲蓄做月供,另一部份儲現金,所以在今年三月左右有個大少少既調整,重有少少資金可以買野。總算心理上好過一點。

這一整年自己對投資的看法應該是變化得很多。由起初的盲目月供,去到少少估值的知識和經濟大環境,再認識到現金流投資,進而了解到資產配置,認識自己組合的風險等等。因為每樣都唔識,所以覺得每樣野都好新奇,但認識之後就覺得自己真係好多野唔識。同時又覺得自己好好彩,因為滿手的股票買入前都沒有考慮得十分周全,但好彩啲股票都唔算係垃圾,但就係之前主動買入的股票就買貴了。

這樣也道出了一個我喜歡月供股票的地方,就是把一樣的資金,分開很多次買入,不會在某一個高位買入做成永久損失。在高位買入後,又要等待低位出現時加注,才能把入貨價拉回合理區。這樣對自己的心理也做成了一定的影響。所以,我會覺得即使能夠分析平貴,都可以用月供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儲資產。

買入資產也要留意它所帶給你的現金流,以免在缺乏資金時要賣資產,去到要賣資產換取現金流的話,不論你的買入價有多好,都是沒有意思的。寄望未來有高增長但不能提供股息現金流的生意我個人不太喜歡買太多。因為高增長都是一個寄望一個目標,沒有人可以保證生意一定達到某個增長點,如果增長沒有市場預期的多,股價又會波動比較多,所以我比較喜歡先儲有穩定派息和少少增長力的股票。當儲了一定的現金流資產後才考慮那些高增長和高難度的投資項目吧。在這一年,我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不同的人對投資都好像有自己一套看法和做法,例如有人會覺得買入現金流資產,不如一買一賣,可能收的錢都得比慢慢等收股息要多。但我覺得還是慢慢儲資產這個方法比較合適細膽的自己,所以我月供的股票大多都會是為我提供現金流的項目。

而第一階段的目標就是希望以組合的總股息,為自己出多一個月糧。在月供了一年後計一計,以每支股票的五年平均派息作標準,計算一下每支股票能帶出的股息,計一計總和,剛好達標。哈,其實人工不高,加上遇到大調整,才可以在這一年裡達成了第一階段目標。至於下一階段的目標是什麼?現在還未想到,可能是再多出一個月糧吧。現在我還是會繼續保持月供同一個股票組合,只是會減少月供的金額,因為要多儲一點現金,準備下一個人生大事了。

以下是我剛開始月供股票時的感想紀錄,現在看回,感覺現在的自己比那時的自己懂多了,自我感覺良好,哈哈!
https://samkw89.blogspot.com/2019/08/blog-post.html

2020年5月16日 星期六

在最近跌市中換馬


「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

這句巴菲特先生的說話早在不同渠道都聽過,就是在找到市場錯價的優質股。但我最近卻是「又恐懼又貪婪」。因為在三月的跌市中買到差不多滿倉了,沒有太多的資金餘下作投資,所以有最近的跌市中 (單日下跌數百至一千多點)作了一次操作,就是賣出某支「大象形」銀行股,換入了某支本地老牌「新地形」地產股。不太想講號碼,但我知道睇緊既你一定懂是那兩支股票。

(以下是小弟亂來的操作,千萬不要跟,賺蝕也與本人無涉,投資也很大風險)

說真的,這個賣出操作令我有五位數字的虧損。賣出了的價位低於買入價接近一半。這個賣出操作我想了好幾天,諗諗會不會坐下貨,等等先,等返數年希望隻大象又再起飛。但最後還是決定了這樣做。以下是紀錄自己思考過的原因。

換馬原因 1:盈利前景在低息環境下有所改變(或者有機會負利率)
在新型肺炎的影響下各國都進行了不少的推動經濟保就業的手段,包括零息。而銀行業的盈利主要來自息差,在低息環境下銀行的賺錢會比較辛苦,可能要借出很多錢才有相對多的盈利。加上經濟不景,有機會有企業倒閉,借貸的風險相對又提高了。即是說,又好想把錢借出,但係又好多中伏機會。這個左右做人難的環境下,盈利前景比較難有突出表現。可能不用增加撥備已經是好消息了。而且,這個環境在參考之前 2008 金融海嘯的年期來看,我感覺不會太短時間,可能也會是數年時間。在這個數年時間內會不會有其他機會所帶來的回報比等加息周期更好呢?

換馬原因 2:沒有太多新資金,但心儀的地產股跌低過心目中的價位
資金不太多但心儀股票跌低過心目中的價位,我會考慮換出盈利前景不太好的股票,加上少少現金,換入心儀股票。但不會選擇借錢投資。這一支地產股我也有一直留意,最近在啟德都不斷投地,加上它手上也有新商場啟用。雖然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時候出租率未必高,但我自己去過幾個它旗下的商場,又沒有見到很多(吉)鋪,人流也跟平時差不多。加上租户都是一些有品牌的連所店鋪,賣的東西又貼地一點,不會全是賣名牌,所以感覺上出租率都理應影響不大。即使減租對盈利有影響,也是短期的。而且疫境同行也算是互相守望的做法,可以保持商場的人流,日後又會吸引更多或更好的租戶。

加上這支地產股的收入,有一半多是來自收租,一手樓賣盤即使有影響也不會對企業收入有重大影響。加上在低息環境下,對大型企業有利。因為企業可以增加債務用以收購新商場,買地,或者翻新商場為將來加租作準備。

換馬原因 3:投資組合的配置和風險考慮
按行業來看,銀行有機會面對壞賬問題,大環境對制做盈利不太有利。另外,負債比率高的企業比較高風險,如果出現現金流問題,有機會加重負債或倒閉。所以我也相對的賣出了部分銀行股,減少在投資組合中的比例。

反而,在大跌市中,資產型企業的股價一起下跌,但感覺上現在的環境下,買入資產型的折讓股比較起買銀行股收息,或更適合自己。

經過這個再配置之後,銀行業佔組合的 11%,而地產收租業佔組合的 24% ,自我感覺良好。

這次的賣出買入考慮點,相比較其他高股齡的師兄,真是說不上是什麼分析。但也算是對自己有個交代。一邊看書學習,一邊體驗儲下經驗值,一邊交學費(虧損)。希望會繼續進步,這次的學費還有一些學習,慢慢反思,沉澱,總結,下次再分享。

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巴菲特棒球理論的提醒

前天在網上看到一條巴菲特先生的說話片段,有些感覺,得想分享和紀錄一下。


Source: YouTube 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

  • 不用每次有球飛過來都要打。
在股票市場中有很多種股票給大家選擇,就好像棒球選手面對著不同的發球,每到個發球都有點不同。巴菲特先生就打了個比喻,說自己是一個棒球手,面對著不同的發球 (投資機會),他不用每次都擊球 (參與投資),而他只需要把握那些自己能打出好球的機會 (好的投資標的),就全力去打。這也令我明白什麼叫做,『寧可錯過,不要買錯』的意思。之後每次作投資前都要想清楚,自己有信心這是一個好的投資嗎?考慮下自己對企業的盈利模式了解有多少?收入來源是什麼?企業的將來會怎麼樣?有沒有有企業估值?如果是思前想後都是相同答案的,那又怕什麼,擊球吧!

  • 我只有一支股票。
比爾先生在說服巴菲特先生應該買一台電腦,因為可以更方便去看看自己的投資組合。但巴菲特先生說自己的組合只有一只股票。在聽到這句話,我想想自己組合的成員中,是不是每成員都是自己精心挑選的呢?還是只是人買我買,聽消息而入貨呢?買有的都是值得投資的企業,而不是為分散而分散。有這樣的投資手門才可以叫對自己的投資組合負責任。

  • 買電腦會不會改變食香口糖的習慣?
這句說話看似平凡,但我感受到的並不是這樣簡單。說話中也道出巴菲特先生的其中一個選股方式,就是企業的優勢,客戶需求量,企業護城河。其實吃香口糖的習慣就像暗示這一支有穩定客源的『公用』品牌。其實客戶喜歡了,就不易改變吃另一個品牌的香口糖,那麼企業就可以慢慢類積客源,打做品牌。我知道背後的考慮當不只這,例如資本開支,存貨,成本效益等等。但我覺得他輕輕道出了一個很重要的選股要點。

其實整個影片中巴菲特先生用一張 Punch card 來形容人生要做的投資決定不用太多,大概二十個決定,已經決定了你的財富了。你在投資決定前有沒有像巴菲特一樣看清楚『發球』才擊出呢?

2020年4月26日 星期日

在大跌市中的反思

過去的兩個月,在工作上都十分忙碌。沒有時間看書和寫blog。但感恩的是,在經濟不好的情況下自己的工作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做過不停,天天上班,復活節假期也沒有休息。十分羨慕人家都在 home office。這樣忙,其實都是因為聖誕節之前有幾位隔離組的同事離職,留下了好幾個爛攤子而令到我們留下來的同事有更多的事要處理。不知道應該氣他們還是感謝他們好。說到這裏,我想大家也知道為什麽前同事會「離職」吧。工作上做不好或不如意,被炒也好,主動離開也好,對前同事來說都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因為他們都是一個有家庭的人,一家的主要收入來源,工作上的動蕩都不是那麼容易面對的。這又令我想起財務自由的重要性。

雖然說到財自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知道自己真的到達了財自的狀況?就好像滙控發出了通告,在2020年不會派發股息,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個受影響的。幸好,我是很怕死的人,把投資收息股的錢分得很散,連收息股都平分到四支不同版塊的股票,所以不派息對我影響不大。而且我還有主動收入,也有其他股息作被動收入。但如果我是網傳那位當年「三十三歲」的士哥,那麽財自計劃就一下子受到嚴重影響。即使你所買的股票不是減派息或不派息,而是被私有化了,不再開放給市場作買賣,那麼靠股息作被動收入的計劃又被打斷了。

說了幾個情況,究竟怎樣才能達到目標呢?其實沒有絕對正確的辦法,只有大概的方向,就是做好風險管理。不過風險評估個個都識得講,但係實際上要做什麼呢?這就是取決於個人財商。以下分享一下小弟在作投資前的考慮。

1. 不求超高回報,但求睡得安心
看過止凡兄的YouTube, 和看書學識了一個重要的跌市心理。在大跌市中,散戶很多時都會在低位賣出手上的股票或資産,為求早點止蝕,等低位再買回。而且「止蝕」的原因是因為眼見身家暴跌,擔心到睡不著。好像三月中那段時間,有些人很高興,拿著錢不知道買什麼好,有些人很不安,因爲擔心槓桿爆煲。為什麼我不選擇做高興的那一類人呢?要做到他們這一類,其實只要在投資前先考慮自己所需的個人備用現金水平,再決定可投資金額,用完了就停手,以及不做借錢投資。雖然明知道這是個財富大轉移的時候,但都不能買到自己睡不著的狀況,因為除了事後孔明前,你永遠不知道那個是市場最低位。當買入後市場再下跌,不能安心坐貨的話,下一個跌價賣股票的就是你了。還說什麼回報呢?

2. 未賺錢,先諗蝕錢
這是個令自己心理上有個準備的意思,重點在於找出自己的可接受的蝕錢範圍而還能保持安心的狀態。如上面所說,投資最緊要安心,不會睡不著。但說就容易,做到很難。我自己試過問自己幾多現金水平才安心,但答案跟可以蝕錢範圍不一樣。可能是我太保守吧。在可投資金額的控制上,可以先想想如果組合市值下跌一半 (-50%) 自己會不會睡不著?當然大前提是手上的是優質股在大跌市中落難,而不是持有莊家股,財技股。在作投資買賣前先想想,如果自己買入後再跌,自己會否被震走嗎?會的話,還是手持現金,一動不如一靜,保持個人現金水平。

3. 在預計股息時自行加入打折考量
相信每個投資者都會看看企業的派息狀況,預計在下自己來年可以收到的股息有多少。可是,一但企業的盈利能力有變,減少派息的話,那麼財自的計劃又有影響了。好像是次滙豐不派息的情況一樣,要想想單一企業不派息的時候對自身影響有多大呢?意思就是即使在除淨前,企業宣佈不派息 (e.g. 一隻賭業股),那麼對自己的現金流有多大影響呢?能不能自如渡日呢?還是等住啲股息開飯呢?如果答案是等著股息還債和賺息差,那是最危險的情况吧,在借貸前應該考慮到不派息的話,自己又能否應負上。所以小弟習慣用企業過去五年的派息取一個平均數,之後再乘以持股量來計費出預計股息是多少,計算後再打個九折。以當是代收股息手續費以及是風險系數吧。當然這麼計算後的股息率就不再像股票報價機上所顯示的高,但起碼知道自己是低估了預計股息,像工程考慮往往都有一個不明的 safety factor 令設計 (預測股息) 變得更保守。即使派息比九折還低,但比沒有打折的預測更接近了。

4. 按自己對個股的信心分散投資
集中投資和分散投資都是沒有誰對誰錯的討論,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做法。小弟就較為喜歡分散投資,每支股票不超過 (15%) 以限制單一企業對組合的影響。參考鍾記在《實踐價值投資的真蹄》書中的分享,應該 (10%) 比較安全,但考慮自己在工程行業工作,較為知道行業中某些公司的未來發展項目,所以較放心放多一點點金錢在它身上。那是投資熟識的東西的正常情況。即使多熟悉也好,但也不可能全部金錢投入同一企業,萬一「黑天鵝」事件發生,即使多熟悉行業也是預計不到。

5. 用自己的方法分注買入
重點在於不要一次過用盡可投資的金額。令自己可以在再跌時再買入優質股,這樣比起沒法加注心理上好過冇點。有些人比較捉到市況可以作主動買入,但好像小弟這些膽少的,就會用月供方式進行分注。這樣不但可以邊儲現金邊儲資產,更可以在大家都說現金為王時增加月供金額。這方法對小弟來說比較安心,不用估底,也不會因為估錯底而不安心。

在這個跌市中,體驗了看書時理解到的情況。更加明白投資最緊要安心,用風險評估做好資産配置。不強求低買高賣,以儲資產的角度出發,分注買入。同時留意個人現金流。慢慢享受優質資産的盈利能力所帶來的被動收入。

2020年2月15日 星期六

閱讀分享:《選股與估值》- 市盈率 (1)

睇完之前的為什麼要估值之後,就到了第一個估值工具市盈率。以下是自己的手寫筆記。如果大家發現筆記有錯誤的地方,請多多指教,小弟都是學習階段。會不斷改進的。謝謝。😊

(不好意思,張紙的尺寸不太好整)
(麻煩電腦睇的朋友請在圖片上 Right Click -> Open link in new tab)
(手機睇的朋友請點圖放大)


2020年2月9日 星期日

閱讀分享:《選股與估值》- 為什麼要估值

在以前的閱讀分享中,都只是分享了自己的讀後感,看上去沒有什麼大的價值。有時候問問自己在之前看的某本書中學習到什麼,可能也忘記得八八九九了。就好像讀書時,考試過後,都把知識忘記了一樣。我知道投資的知識同財務知識是要認真學習才可以進步,所以想認真一點自己寫下筆記。不要讓書中的知識還給作者。好吧,說了很久要學習估值,就在書店中找找,就找到了一本鍾記的書《選股與估值》(2019版)。打開書後直接跳到估值部分就看了,一路看一路把腦中想到的寫在筆記簿上,有不明白的地方會上網找參考資料,或者翻看之前買的其他書籍。雖然感覺上筆記寫得有點亂,但最重要的是現在過幾天再看筆記,還會記起書本中學習到的知識。看來這方法效對自己的學習有不錯的效果,而且感覺有點像讀大學時自己的學習方式了。

以下是自己的手寫筆記,會不斷上載到 blog 作為紀錄自己的學習進度。如果大家發現筆記有錯誤的地方,請大方提出,小弟都是學習階段。會不斷改進的。謝謝。😊

(不好意思,張紙的尺寸不太好整)
(麻煩電腦睇的朋友請在圖片上 Right Click -> Open link in new tab)
(手機睇的朋友請點圖放大)


2020年1月28日 星期二

閱讀分享:《實踐價值投資的真諦》-鍾記

上一次提過,之前在看鍾記的書,但因為工作很忙,很久還沒有看完。這幾天不用上班,也沒有出去拜年,終於有時間可以繼續看完這一本書,這本書的內容對我這個投資新手來說是,真的十分豐富,但都有部分內容有點難完全明白。內容並不是提供 Number, 也沒有什麼自設的買入賣出價,但卻仔細紀錄了作者做投資決定前的考慮,作者分享了好幾個投資決定背後的思考,顯示出一個投資者有什麼要素需要考慮,也有什麼在年報上可以找的資料作分析。從而得出買入和賣出的決定。可以學習到一位專業投資者的思路和考慮,真的很多謝鍾記的無私分享。


這本書得著很多,特別推薦想學習價值投資的新手。好多時都會聽到價值投資要找有強勁護城河的公司,但沒有仔細講怎麼樣才算是真正的強勁護城河。書入面都有提到一些通用例子,包括資本能力,品牌,市場佔有率,寡頭壟斷等等。最重要的是書入面都有提及一些不太好的護城河,例如資本能力強的龍頭公司,但沒有定價權,這些企業的收入會很波動。又舉例說明過份依賴單一供應商的企業護城河不夠強等等。這些都令我明白多一點護城河是什麼,不是每個出色的公司都有足夠強度的護城河。

另外,我最喜歡的一章是(智慧導航)。這一章的內容集合了很多投資智慧以及作者的失手經歷。在網上和書本中不難搵到成功的投資例子,但是可以分享自己失敗例子的。當中作者也有紀錄自己當時的考慮。我想想,自己買入時有沒有像鍾記一樣想得這樣清楚呢?反之,這也說明了另一件事,選股之後要定時看看公司的發展有沒有跟自己選股時預算的有大出入,是更好還是更差了?管理層有沒有變動?有什麼大動作(e.g. 買賣資產)嗎?書中還有很多知識,一時還未能完全明白。之後一定要再仔細睇多一次,加上自行整理筆記。

在(調研選股)的部分,雖然我未能完全明白他的考慮。但看看這些思考和想法,都令我感受到一位分析員的投資考慮大概會是怎麼樣。這些知識令我可以有個學習的方向,有多幾個思考既要點,學習下點樣去睇年報,做比較,再分析。雖然內容有部份是 2015 年左右,但重點不在於事件的時間,而是個 concept,思路同埋當中的分析。

睇完一次成本書,有好些內容要再重覆睇同搵下資料,特別是個股分析部分。最近才有時間看返一點書籍,感覺好像之前看睇書都還返俾作者。年齡大了,記性好似無咁好。少用既知識好快就唔記得了。之後我會試下自己寫筆記,方便記下同重溫學習到既要點。唔好浪費左啲書既知識,到時會再放在 blog。

#2020.02.02 更新:
有時侯看看自己的閱讀分享,好像不太多實質的知識分享到,只是簡單的讀後感。感覺好像沒有什麼價值,浪費了大家的時間。我心想,不如下一次寫 blog 記錄的時候,不只把自己的讀後感分享,還會把學習到的知識寫下來。這樣做,一方面寫的時候可以逼自己思考,沉澱一下看過的事,另一方面可以記錄到自己學習的知識,不會還給作者。試下去改變,希望會有更大的學習效果。

2020年1月25日 星期六

月供股票 (Jan 2020)

在 2020 年要好好安排自己的投資策略,不要再犯上一年的投資錯誤。在 2020 年中主要的策略都是以儲資產為目標,用月供股票方式,分注投資。因為中美貿易戰的第一階段協議已經簽署了,恆指和大市的氣氛都反映出來,恆指返回 28000 點左右。由於股票組合中,每隻的持股不算多,加上買入價都不算太低。即使有升幅但係賣出又會俾手續費蠶食回報。所以暫時無法進行部分減持的動作。在這個情況,根據之前既經驗,現在能做的是減少部分股票的月供金額,減慢入貨速度。繼續儲著股票先。等到恆指 29000 點以上睇情況再作打算。

再者,最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出現,都不免影響了市場的氣氛。相信都會令市場做成波動。面對波動的市場,我對自己有以下幾點的提醒,

1. 繼續保持月供股票,跟著恆指調整月供金額以 28000 點和 26000 點為階段分水領。在28000至26000點之間保持以下數值,在 28000 點以上再減少月供或者唔供住等一等先,如果跌低過 26000 點就增加月供。
2. 保留一部分現金,等待大跌市時買入。金額大約是足夠分兩注買入自己心儀的股票。因為不知道市況同股價會點樣變化,股價未到達心目中的價位就把資金留為下次。寧可錯過,不要買錯。
3. 只集中留意手上持股的消息和新聞,本身手上沒有的股票新聞會視為行業消息。暫時不會再增加手上股票的種類。 
4. 不要因為市場氣氛轉好而過份買入股票。
5. 肺炎的影響其實某些公用股的收入都係影響不大,但也捱沽。同時,以非業務為主的公司影響都是短期的,所以我會留意手上的這一類股票有沒有過份賣出。

(以下是小弟亂來的操作,千萬不要跟,賺蝕也與本人無涉,投資也很大風險)

以下係調整之後的月供分配,


最後睇下暫時個組合的分配,

更重要的是,希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情況有所改善,不要歷史重演!辛苦各位醫護人員了!大家都要做好自身的防護,戴口罩!洗手!洗手!洗手!天佑香港!

#資料僅供參考用途,在任何情況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只是小弟作紀錄之用

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

2019 年投資上的犯錯

最近這兩個月很忙,很多時都忙到沒有時間睇書。我在這段時間正在看鍾記的實踐價值投資的真諦,但很久都未睇完,所以一直都沒有寫閱讀分享。想不到不經不覺間,很快又來到十二月尾。自第一日買股票到現在,已經一年多了。在 2019 年裡,自己在投資上都犯了不少錯誤。好應該在一年之結,把它們好好記錄下來,也是對自己這一年對股票認知的反思。

錯誤 1:作買入前沒有留意市場氣氛,在恆指三萬點時買入盈富
應該多留意市場最近的成交量,多留意恆指市盈率,先要對平貴有感覺,應該等恆指回到合理水平或低水平時才考慮入市,平時多儲起現金。在未有信心和把握好時機前,可以先用月供方式把資金分注投資,進階一點的話,就可以留意恆指來調整月供金額。那時犯的錯誤就是未有平貴水平的概念,盲目在三萬點時入貨,一點也不怕。(現在知道多一點投資知識便知道自己錯到離哂譜)後來對恆指的點數認知多一點先知死。懂得分辨平貴的區間真係好重要,起碼錯少啲啲。

錯誤 2:只考慮了某公司是否值得投資,沒有清楚考慮估值就買入(e.g. 市盈率,股息率)
即使考慮了公司之前的盈利來源,前景發展以及未來的盈利來源,護城河,都應該要等待股價回復合理水平先或者出現市場錯價先好買入。不要一下子用了手上的資金不分高低位都買入。這個錯誤令我在高位買入了少少港鐵,好彩的是自己後來醒覺了自己正在高追,之後停止了傻傻的行為。

錯誤 3:在中美貿易戰有出現利好市場消息時買入操作
在這一類 general 的利好消息出現時,大量資金會進入市場,很多股票的成交量都會上升,多數都會買貴左野。睇住個股票 apps, 一大片都係綠色。當時的錯誤心理就是錯在怕執輸,個市成片綠色,以為個刻可以在轉勢初時買入,個心入面諗既係,愈遲買就愈貴,怕入得慢,好想快手入中銀。結果當然係出哂事。事後睇返,這一類升市出現既時候應該減少買入的動作,儲起資金。反而,應該等待這類 general 的壞消息出現時,市場出現恐慌性賣野時,有時候有好強護城河的公司都有機會出現錯價,果時先睇情況慢慢收集。

錯誤 4:以招股價作為基準去考慮初初上市的公司估值
這一種行為真係好亂來,事後諗返真係傻傻地。這一年睇多左股票書籍,了解到其實估值係睇公司既盈利能力,未來發展,資金運用既能力,當中既考慮沒有公式,但可以用幾個方法計算合理範圍。而上市初期的公司一般都係在高速發展的時間(當然不是財技股,而係有實業的公司),所以多數是比較多負債同盈利好少。這一類的股票應該先考慮清楚先投資,最好都係先等一等,等到有盈利時再計估值,之後先投資比較穩陣。

錯誤 5:股票下跌少少 (e.g. 5%) 就想加注,令資金不足
應該無視少少的股價波動,等待更大的市場錯價(e.g. 15%) 先看看下跌原因,確認是市場錯價才加注,或者隔耐一點時間先再考慮是否需再加注。如果跌少少就加注就會好快用完資金。只要做好估值,清楚自己有什麼風險,其實買入後再下跌是不用理會的

睇到以上的錯誤都唔洗多講,2019 年的投資成績在賬面上差到無眼睇。在 2020 年希望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到時間繼續睇書學習,加上會繼續月供股票。希望下一年的投資成績可以進步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