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1日 星期六

閱讀分享:《給未來準備的財富》-止凡,改變我的投資想法


之前在看鍾記的選股與估值一書時,正正是股市大調整的時候。對著冷冷的數字感覺有點悶,有點不太明白數字背後的意思代表什麼。在書局裡剛好拿起了止凡兄的一本書看看,感覺上在這些時間,應該多看一點財商有關的書籍,比起學習估值來得重要。(事實上是對估值的書還有很多不明白和未看懂找個籍口吧,哈哈。)

好吧,說回對呢一本書的讀後感。它的內容很廣泛,包括了投資的智慧,考量,重有通過作者身邊的朋友和生活圈內所經歷和所聽到的財商小故事,帶出了不少很實在的投資理念。對我最有影響的是以下幾點。

1.投資要認清錢從何來,其實沒有什麼陰謀
我最喜歡的一章是書中的學習練眼。我理解這裡的練眼是想帶出投資要有獨立的思考,而且是去如何實踐 〝別人恐慌我貪婪〞,講就個個都識得講,但去到點樣運用呢?係唔係每次跌市都係別人恐慌我貪婪呢?作者帶出了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找出別人的恐慌是什麼,明白到別人的恐慌只是一些對企業基本面沒有大影響的事,之後才可以在股票錯價時買入後持入,等待大家都清晰回來時,資金重新投入到那些企業時,你手上已經有利潤了。我想這個也就是作者所說〝要認清錢從何來〞的意思。例如之前的油價問題而令到股市有一個很大的調整,股市溶斷了好幾次,連公用股地產股都受到波及,那時的恐慌是什麼造成的呢?老實講,我當時都唔知道,但係油價同疫情會不會影響到經濟專利的壟斷企業呢?即使因為經濟不景,公用事業被暫停加價,這動作又會不會是長遠有影響呢?如果停止加價一兩年,保守估計價值後,股價真的跌至心目中的價位。你會唔會買呢?後來有啲人分析是因為有很多槓桿的戶口被 call margin 而做成的調整,又或者是技術性的沽盤造成等等。其實當時身在三月尾心裡真係有啲亂,要搵出係咩原因,我諗我呢啲小薯仔應該做唔到住,但見到長建跌到心目中的價位,就加注了。我不知道在無限時間之後,我這個決定是對的還是錯的,但在自己的思考中這個決定乎合自己的投資和儲資產的想法。

2.波幅不等於風險,風險是投資者對投資物的不認識所致
以前我也會認為波幅就是風險,特別是在銀行做什麼風險接受程度評估時,它的問題都好似暗示這個意思。但如果波幅就等於風險的話,那些周期性強的股波幅也可以好大,那是不是也很大的風險呢?如果你對某周期股有認識,你應該會在比較低位的時候買入吧。加上,如果認清了投資物的原因,也會在投資物變質時果斷賣出。即是懂得離場。如果對投資物不認識,可能沒能認出投資物變質了,只是誤以為是調整或是短期波動,還未及時離場。這個才是真正的投資風險。筆者帶出了集中風險和分散投資的考慮,如果為了分散風險而投資很多不認識的投資物,其實會變成分散投資同時增加風險。這個點子對我的投資心態有了幾大的改變,就是先認清投資物的回報從何而來?是否有可持續性的盈利?現時大環境下,它能保持盈利呢?

3.估值是藝術多於科學,更沒有什麼叫最準確計算
筆者引用了巴菲特先生的 BMI 比喻,一個人在你面前走過,你便可以說出它是高矮肥瘦,不用替它度高測重計算 BMI 才知道。這個點子對我也是有一定的影響,以前我會很想找出計算估值的方法,很想找出不同人的計算方式有什麼不同,有什麼 assumptions,睇下書,睇下 youtube,看看怎樣調整數字才來得出最準確的計算。(其實我也是在書局中,看到這本書的這一部分,所以買了這本書先看完,而停了看鍾記的選股與估值,哈哈)我明白了估值計算是得出一個大約數,而不用太執著自己計得準唔準,因為最重要的是企業的生意是否可持續?有否增長點?企業的盈利如何?管理層的質素如何?捉錯用神的話反而不太好。我想這也是巴菲特先生會用合理價買好公司而不會用平價買不太好的公司的理由吧。對我來說,就好似我會用心目中的合理買入性能好又合自己需求的電腦,而不會貪平價而買入一部性能差又不能達到自己需求的電腦一樣。

在之後的投資路上,我會繼續以儲資產為目標,但不會太著重去找爆升股。反而會多一點留意手上持會的股票的公司業績和年報先。因為除了一兩支重倉股票外,其他的企業實在不太認識,所以先認真看看手上的持股,減少自己的風險,如果發現手上股票不合適就果斷賣出,先持有現金吧!加上現時很多資金在追某個板塊的股票,但那些股對現時自身的目標不太合適,因為它們所帶給我的現金流比較低。不是你財不入你袋,穩穩陣陣買悶股比較合適現時資產不多的我。到將來有一日,自己的資產多了,有一定的穩定現金流後,才考考自己眼光,找找有故事又有 0.0000001% 機會爆升的股票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