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看,原來上一次打 Blog 記錄自己的投資想法已經是兩年前了。在這兩年裡,自己一邊忙著工作的事,一邊都有留意著股市。因為自己不太懂得美股,所以我只是留意香港的股票為主。雖然現在很多人都沒有再留意港股,但我了解自己的認知,希望只是在自己認識的範圍內投資。在這兩年裡,買入和賣出的次數比之前的多了很多,主要是因為轉換投資組合的成員,把一些細隻的二線股,換成其他一線的收息股。
本身自己手上有不少房託作為收股息的作用,不過現在看見不少商店結業,這是一次的汰弱留強的過程。我的想法是店舖的價值還是有的,例如一些在黃金地段的商場,以前的零售市場旺盛,令租金上升,令一些細型商場的租金也上升了。但是當市況逆轉,有實力的租客也會轉租一些比較好的地段。所以租金在好的地段應該會較先回穩。
就趁著這個機會把投資組合換馬成更好的質素,或轉換為一些綜合企業,雖然現在的大環境對鋪租收入不太順境,但我覺得租金收入不是企業的唯一收入,企業收入分散,那麼影響就不會是致命性的。情況就像收息組合分散在不同行業,那麼其中一個行業在逆境中,也不會令整個組合受影響。
另一樣想說的是,自己掌握多了賣出時間的決策和執行力。之前試過兩次錯過了賣出的機會。就是在股價突然大升,而不是因為剛剛公佈了很好的業績。那麼就要考慮一下賣出一少部分。第一次是在2023年炒過關時,有些個股會因為這個消息而大升。因為大家預計會很多人外出旅遊,令旅遊相關的企業預計收入會比疫情時期有改善,所以搶先買入,超前部署,期待轉勢。但炒風過後,業績還未公佈,又再跌回原來的價格。這樣一來一回,紙上富貴。反而心情卻被牽動得大上大落。
股價上升時,又覺得自己眼光不錯,是價值投資的就不要因為股價短期波動而心急賣出。生怕沒有機會在低位買回,自己捱了這麼久都值得。相信股價還可以繼續上升。還是先等一等,不要心急賣出。
但當股價開始轉下,自己又會想,反正沒有在高位賣出,而又不知道業績好壞,不如先等業績再作打算。是價值投資的就不要著眼短期波動,要長期持有。
當然,最後業績出來,結果也是不好的。但是反思上面的心理過程,其實自己根本沒有想好買入賣出的策略,更沒有想好在這支股票上等待的是什麼。因為一開始沒有一個清晰的買入原因,更沒有仔細想好買入賣出的計劃。經歷多了幾次這些心理戰,在往後再遇到這些情況時可以做好心理準備,繼而行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