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9日 星期三

閱讀分享:由《股票勝經》-龔成,認識什麼是股票

已經忘了有多久沒有看完一整本書,每每都是看到一半就半途而廢。過去這一年,我開始意識到被動收入的重要性,而學習買理財理識。而我認為最容易接觸,又不太複集的就是股票。我這樣認為只是心裡傻傻的想,李家誠先生會投資股票,巴菲特先生也投資股票,但沒有聽過他們會投資其他金融產品。不如先從股票著手,就開始有動力睇書學習。


第一本讀完的書是《股票勝經》─ 龔成這本書很合適初初接觸股票的朋友。它解釋了股票就是擁有企業權益的證明,也為自己對〝股票〞這個詞彙加深了認識。我會試著把自己能理解到的整理一下列出來。

認識到什麼是股票?

股票是企業〝擁有權〞的證明,也就是證明你也有夾錢一齊做這門生意的證據。

正路去想,夾錢愈多就擁有愈多的企業〝擁有權〞。可是,問題在於不是你想夾錢就夾到。每門生意都分成一個定額數量的企業〝擁有權〞(定量的發行股數)。你需要擁有最少一份,才算是夾到錢做這門生意,將來有權利去分享這門生意的成果。

為什麼同一個企業的股票會不同的價格?

這些生意的〝擁有權〞不是定價的。在交易所中,它的價格會隨有多少人想夾錢做這門生意而波動。當愈多人想夾錢做這門生意,這門生意的〝擁有權〞就愈值錢,價格自然會上升。相反,如果沒有人想參與這門生意,它的〝擁有權〞就會下跌。因為本身拿著企業〝擁有權〞的人會很想降價賣出這個不值錢的〝擁有權〞。

交易所只是一個中間人的角色給不同人交易企業〝擁有權〞。而最新一筆成交的價格,就會是這個企業〝擁有權〞當刻的價格。所以價格是由市場而定的。每時每刻都有一個變動的價格。請注意,這個價格並不代表這個企業〝擁有權〞的價值。

什麼是企業的價值?

〝價值〞是由企業的盈利能力,資產獨特性,現金流,未來的盈利能力,管理層對成本控制和發展等等的動作,而綜合出來的一個無形的東西。

如果由夾錢做生意的角度去想,自自然然就會想到,要夾錢做生意就要夾錢做最賺錢的生意。如果沒有錢賺的生意,怎樣逼你,我想你也不會願意夾錢。當你要分析這一門生意是否賺錢,你就要了解它的成本,利潤,回報率,是不是獨市生意,能不能長做長有,會不會開分店發展,等等。這都是企業的價值。

如果要把〝價值〞量化,就需要了解一個會計名詞,例如,股東回報率,資產負債比率,股本,本益比,市盈率,市脹率,資產淨值,等等。但這都是一些幫助量化價值的工具,令投資者可以作出比較,但這些工具並不完全等於〝價值〞。以上這些東西,其實是在另一本書《跟著價值走的12堂課》— 止凡 中領會得到,之後會再分享。

作一個誇張的比喻,例如你擁有一條城市出入口的道路,定期是〝永遠〞,在城市上班下班的人都要經過,每個過路的人都要向你付過路費,而每年城市人口不斷上升。盈利能力相當有保障,但因為只有一條普通的道路,所以企業的資產淨值很低。因為使用率奇高,所以每星期都要維修,資本開支很大,成本很高。這是不是又代表這生獨市生意沒有價值呢?當然不是,因為這一門生意的〝護城河〞價值是無法量化,只不過你沒有辦法完整去量化這一門〝永遠〞的獨市生意。這裡想帶出一點,就是估算價值的方法有很多,而且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有些元素是無法量化的。(雖然我還未學完很多估值計算,但我明白這一點。)

你可能會問,有些企業的生意模式太複雜,不能了解是否最賺錢。那就帶出另一個〝能力圈〞的問題。所以,書中也有提到,巴菲特先生所喜歡的一般都是生意模式十分簡單。而且最好是用同一個模式多年也能做出盈利,這樣就能夠大概推算到企業將來的盈利。估值過程中的假設也比較容易,這樣才可以較容易對它的〝擁有權〞作估值計算。

資產與現金的分別

最後,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影響是財富的定義和認識到現金與資產的分別。不斷累積現金只是在不斷累積一些會貶值的東西,而資產是不斷會提供正現金流又不用理會太多的東西。我對比過其他作者的財富書籍,對財富的定義都是這樣的,著重增值和現金流。現在已經開始自己已經著手啟動「現金轉換成資產的過程」了。很多謝作者分享這一種財富的定義。

書中還有很多知識,但暫時能理解到的只是其中一部份。之後會先閱讀其他的書籍,回頭再看多次這本書,希望溫故知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